2011年7月1日,《公路安全保護條例》(下稱《條例》)將開始實施,《條例》對公路超限運輸給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嚴厲的處罰措施。按照規定,一年內超載超限違規超過3次的貨車將被吊銷營運證,貨車司機也將停止營業性運輸資格。而違法運輸車輛總數超過10%的,將被責令停業整頓,情節嚴重的甚至會被吊銷道路經營許可證。對于非法超載超限車輛也加大了處罰力度,其中擅自改裝運輸車輛的企業,最高將處以20萬元重罰。
小朱目前是上海南匯一家運輸隊公司的負責人,從運輸蔬菜起步的他,現在帶領的運輸隊仍以運輸蔬菜為主。一般來說,運輸隊每年都會增加一輛卡車,但是他今年決定不再增加新的運輸工具。“現在運輸蔬菜不賺錢,運輸成本太高,超載超限被抓一次,一年等于白干了。”小朱說,《條例》對運輸司機來說,確實是“沉重一擊”。
小朱坦言,公路運輸或多或少都存在著超載超重的行為,不超限,幾乎無法正常生存。事實上,全國各地進行過多次集中整治,但大多數都是“睜一只眼閉一只眼”,而且一旦在物資特別是蔬菜供應短缺時,還主動放寬載貨尺度。他一口氣給記者列了一大串項目:油費、過路過橋費、檢查罰款、生活費……“以前遇到檢查,多少還可以通融一下,現在看來,沒這個可能了。”
重罰之下,汽車物流很受傷。有專家提出,就目前公路運輸業來看,如果僅一罰了之,很可能出現兩大現象:一是物流成本進一步提高,并轉嫁給消費者;二是公路貨運企業全面萎縮。
記者了解到,物流業的平均毛利率已從2002年的30%降低到現在的10%以下。“其實,目前很多從業者,個體運輸戶占了大多數,他們膽子一向較大,漸漸練就了躲避檢查的本領,在夾縫中求生存。而對于正規的物流公司來說,由于運營成本和人力成本的限制,同時也是為了規避與個體司機打價格戰,逐漸轉向高端物流領域。”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分析師李昕告訴記者。
“有時候藥效太猛、太烈,不見得是好事。”他表示,如果國家配套措施跟不上,比如補貼等,這部分成本肯定要轉嫁到消費者頭上,因為誰也不會做虧本買賣。 |